起因
早前为了了解如净禅师,整理过《如净和尚语录》的简体拼音版,当然有段时间也试图寻找更多关于禅师的资料,不过都不成体系。后来得益于CBETA Online系统提供的线上众多禅师的语录资料,才有以下的研究。
住天童寺的时间
如净禅师是什么时间入住天童寺的呢?但从如净禅师在天童寺上堂的记录来看不好推断,后来发现如净禅师离开净慈寺后石田法薰禅师作为继任,如净禅师住天童寺上堂语录中有提到“浙翁遗书至”,而石田法薰净慈寺上堂语录中也有“浙翁遗书至”。
浙翁遗书
浙翁遗书至。上堂。八月十八钱塘潮。浙翁声价泼天高。尽教四海弄潮手。彻底穷渊辊一遭。重拣择不辞劳。要透龙门继凤毛。忽然收卷还源去。万古曹溪风怒号。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浙翁遗书至。上堂。千五百人善知识。不念吾宗正岑寂。五峰趯倒浪翻空。大地山河俱失色。金风体露。叶落归根。只堪惆怅不堪陈。
出自《石田法薰禅师语录·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因为之前浙翁禅师曾经在天童寺主持过,如净禅师语录中小佛事章节有一篇《为浙翁入祖堂》。
为浙翁入祖堂
昔从太白凌霄去。今自凌霄太白来。不堕去来生死路。
展真云。看堂堂面目笑咍咍。且道。
笑向阿谁。以真指祖云。大家元是主中主。惯入驴胎与马胎。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石田法薰在入住净慈寺之前是在建康府太平兴国禅寺,在《建康府太平兴国禅寺语录》中明确的写到“师。于嘉定十六年四月二日入院。”,发现石田法薰在太平兴国禅寺的上堂语录,最后有明确时间的是嘉定十七年端午,再一转就是已经在净慈寺了,我一开始根据如净禅师关于浙翁遗书至,明确写道是八月份,所以一开始推断石田法薰禅师是嘉定十七年入住的净慈寺,但最后根据石田禅师语录中行状。
庙堂精选择。乃以师补处。宝庆元。有 旨迁南山净慈。端平二。复有 旨。迁北山灵隐。两山居各十年。
出自《石田法薰禅师语录·行状》
确定了石田法薰禅师入住净慈寺的时间后,再根据石田法薰在净慈寺的语录判断收到浙翁遗书的时间是宝庆元年的八月份。再看如净禅师收到浙翁遗书的时间,基本在天童寺语录的后面,根据天童寺上堂语录推断,最后推断如净禅师是在嘉定十七年下半年去的天童寺。
派和尚遗书至。上堂。万派朝宗一派收。扬清激浊几经秋。忽然到底都干却。露柱灯笼笑不休。且道。笑箇什么。下座同诣灵凡。羞法供养。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再住净慈禅寺语录》
原来没有注意,实际这个派和尚就是无际了派了,正是因为无际了派禅师推荐,如净禅师才入驻天童寺。
何时圆寂
发现时住阿育王寺的无准师范收到了如净禅师的遗书。
前住天童净和尚遗书至。上堂。太白峰前收阵脚。鉴湖归唱村田乐。无端调转入新丰。谁知错处非常错。直得洞水逆流。乳峰倒卓。石女攒眉。木人泪落。此曲如今谁共闻。越山无际天无垠。
出自《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
这个记录在《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的前段,是刚入住没有多久就收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只要知道无准师范是什么时间入住的阿育王寺就可以推出如净禅师圆寂的年份了,后来在《径山无准和尚入内引对升座语录》找到了相关的线索。
绍定六年七月十五日。
皇帝御修政殿引见师领本寺僧众山寿毕。提举都知太尉张延庆引见祝皇帝寿。
师捧香云。根同天地。秀发山川。薰霭宝炉。瑞腾沙界。恭为祝延皇帝陛下圣躳万岁。万岁。万万岁。指七金山为寿山。巍巍不动。以四大海为福海。渺渺无穷。长居北极之尊。永作中天之主。金枝玉叶。育秀腾芳。八表归仁。万邦入贡。
都知太尉云。请长老敷演。
乃奏云(臣)僧(师范)。一介庸衲。生于西蜀。浪游湖海。今四十年。于道无闻。每切自愧。夙生何幸。两蒙
睿旨。扫洒庆元育王。而至双径。自去年八月领职。与四方衲子朝夕禅诵。仰报 圣恩。
出自《径山无准和尚入内引对升座语录》
这个是无准师范在入住径山寺后的第二年受到了皇家的召见,召见时间是绍定六年七月十五,而且提到他是去年八月到的径山寺,也就是绍定五年八月,大部分的语录里面都会记录比如中秋,端午之类的节日。根据无准师范在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的语录反复推断发现,收到如净禅师遗书是宝庆三年,时间应该是宝庆三年七月十四到九月九日之间,大概可以推断如净禅师应该是这个时段圆寂的。
语录
现存的两本语录《如净和尚语录》、《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如净和尚语录》应该是刊行版本,在后世资料都引用的是这个版本里面的内容。《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有人认为是后人伪造,所以暂且不论。这里主要研究下语录发行的几个时间点,按时间顺序排序。
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天衣举似箇中人。迈古超今离途辙。
绍定戊子中秋 天衣住山比丘文蔚谨跋
绍定戊子即绍定元年,也就是宝庆三年的下一年,因为宝庆只有三年。
净禅师得无师句。用逸格机。娄至德已前。青叶髻之后。突出无面目底。糙暴生狞。通身是眼。要看是录。予保。渠未梦见此老脚跟下汗臭气在。
绍定改元开炉日 灵隐高原祖泉敬跋
绍定改元即绍定元年,根据宋代的《禅苑清规》记载开炉日为农历十月一日,闭炉为农历二月一日,大概就是类似现代的烧暖气吧,所以就是绍定元年十月一日的时候,灵隐寺的高原祖泉题写了跋。
绍定二禩岁在己丑桐柏散吏吕潇 敬书
这个是如净禅师语录序的题款,实际即绍定二年,虽然没有写几月几日,但应该是在同年的六月初伏之前。
岁次己丑六月初伏日。小师广宗募刻板。临安府灵隐景德禅寺住持祖泉挍勘焉。
这个是绍定二年,也是己丑年,六月初伏日刻板的。
灵隐高原
语录作跋的是高原禅师,虽不清楚禅师与如净禅师的关系,但也可见一般。实际上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禅师,在当时也是很有威望的。
高原禅师与无准禅师的关系又非同一般,曾经住梨洲的时候,无准禅师也是一块同行的。后来高原禅师圆寂后无准禅师也收到了讣音,可见关系之一般。
灵隐高原和尚讣音至。上堂。来无所从。南高峰。北高峰。去无所至。东㵎水。西㵎水。幻泡忽灭。证得乌龟成白鳖。清风未已。须信高原元不死。既不死。且道在什么处。拈起拄杖云。见么。见么。卓一下。云。认着依前不相似。
出自《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中有一个偈语,是送高原从台州去灵隐的。
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
水出在高原。源深到冷泉。饮者秃却舌。嗅者鼻孔穿。口鼻两俱丧。妙用绝正偏。侧耳与招手。听猿同呼猿。藤萝影里石磊磊。双㵎合流波涟涟。南来北来脚下过。欲知冷暖待驴年。
如净禅师在建康府清凉寺后的下一个住锡的就是台州瑞岩,推测应该是接的高原禅师位置,再大胆的猜想一下,或许就是高原禅师的推荐了。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常州顯慶禪寺語錄》写到收到了高原禅师的訃音,可见关系一般,而这位禅师晚年入住了净慈寺。
高原和尚讣至。上堂。二月十一。人从北山来。报高原死也。似者般僧。只患多不患少。哑。更覔一箇。如星中月。砂里金。簸土扬尘无处寻。
《西岩了慧禅师语录·行状》中写道西岩了慧禅师早年跟随过高原禅师。
十九薙发。灯授以般舟念佛三昧。非其志也。辤往成都讲席。习性宗经论。俄叹曰。义学岂究竟法哉。染指足矣。去谒坏庵照于昭觉。一见心许法器。趣其南询。乃束包出三峡。由湖湘而至江浙。见浙翁琰于径山。闻高原泉孤硬径直。往依之。同枯寂甘如饴。泉迁台之瑞岩。令师与俱。泉问。山河大地。是有是无。拟开口。即喝出。以偈呈。即曰没交涉。偶侍次。令书龙门三自省。白杨示众语。泉阅之笑曰。写字与做言何尽得。争奈没交涉何。师愤悱莫伸。泉曰。吾方便娄矣。汝自不顾。盖缘法不在此。其往见雪窦乎。时主雪窦席者。佛鉴无准范也。
“孤硬径直”或许就是对这位禅师最好的表述吧,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语录还是后来遗失的缘故,只有个别零散的一些语录夹杂在其他资料里面,而且在如净禅师圆寂后绍定二年二月份的时候高原禅师也圆寂了,而绍定元年的十月一日的时候禅师才为《如净和尚语录》作了跋。
生平
解决了入住天童寺的时间以及圆寂的时间,就可以大体推断下禅师的生平了。
师于嘉定三年十月初五日。于华藏褒忠禅寺。受请入寺。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住建康府清凉寺语录》
从嘉定三年到宝庆三年,出世主持丛林十八年时间。
师六坐道场未禀承众或是请师云待我涅槃堂里拈出果临终拈香云
如净行脚四十余年。首到乳峰。失脚堕于陷穽。此香今不免。拈出钝置我前住雪窦足庵大和尚。
并书辞世颂云。
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箇𨁝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偈颂》
根据禅师圆寂时六十六岁,即宝庆三年的时候,根据古人过年即增一岁,推断禅师出生于绍兴三十二年即1162年,四十九岁的时候入住清凉寺,开始了主持生涯。但不太确定如净禅师在华藏褒忠禅寺具体是什么职务,应该不是主持了,搜索了下华藏褒忠禅寺基本没有相关的资料,大致推测是现在无锡华藏寺。
如净禅师大概什么时间跟随的雪窦足庵呢?宋人楼钥的《攻愧集》有一篇《雪窦足庵禅师塔铭》,根据塔铭的记载足庵禅师是绍熙二年圆寂的,在雪窦山八年时间,即淳熙十一年至绍熙二年,淳熙十一年的时候如净禅师是二十三岁,到绍熙二年如净禅师是三十岁,所以如净禅师跟随足庵禅师的大致时间段也在这个范围。大致推算从三十岁开始到四十九岁,十八年间应该是在各大丛林参学时间。
通过研究当时禅师的语录,发现围绕着当时南宋首都临安的这些有名的寺院大都是临济宗在主持,而且各个主持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无准师范和石田法薰,都是破庵的门人,无准师范系在后面的日子基本上占据丛林大部。如净禅师在离开足庵禅师后的十八年间,在各大丛林的参学,也让他结识如临济宗的如松原、高原等禅师,这是这段时间的参学,使得禅师的禅风有了兼容五家之风,禅师生前一直不说自己的师承,不太清楚具体的原因,或许也有难言之隐,毕竟在当时的五山中都是临济宗的。另外或许在参学了不同宗派后,禅师本身并不认可宗派的做法,所谓自成一体,八面受敌。
颀然豪爽。丛林号曰淨长。礼真歇塔偈云。歇尽真空透活机。儿孙相继命如丝。而今倒指空肠断。杜宇血啼花上枝。示众云。心念纷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今无字铁扫帚。扫处纷飞多。纷飞多处扫。转扫转多。扫不得处𢬵命扫。昼夜竪起嵴梁。勇勐切莫放倒。忽然扫破太虗空。千差尽豁通。宗趣可知矣。有问。瑞世嗣谁。曰。如淨。问。道号谓何。曰。淨长。后于太白山感疾。退席。下涅槃堂。始大哭为鑑足庵烧香。入寂时。侍者告以法堂宝盖镜堕于座上。曰。镜枯禅至矣。如其言。
《枯崖漫录·庆元府天童如净禅师》
临终大哭,这在一般禅师中很少见,作为足庵门下,足庵的老师大休宗珏也曾入住过天童寺,而大休宗珏的师父真歇清了和宏智正觉禅师同出丹霞子淳门下,所以对于当时的曹洞宗而言天童寺有着不一样的情节,再加上禅师“颀然豪爽”的性格,本可以在天童有所作为,可惜因病而止。
如净禅师圆寂后的天童寺主持
如净禅师之后是的天童寺的主持,但是都不太准确,但都是临济宗的,以下是后面几年的主持:
枯禅镜,这个是根据《枯崖漫录》关于如净禅师的记载得出的。
痴绝道冲,嘉熈三年己亥十月初三日入驻,於淳祐甲辰即淳祐四年七月十四日去灵隐禅寺入驻。四年多时间。
淳祐五年至淳祐十二年,七年多时间主持未知。
西岩了慧,淳佑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入驻,居五年。
其他资料中的如净禅师
南宋
目前我能找到的对如净禅师墨迹的题跋,这两位禅师都是南宋时期的也,离如净禅师圆寂后的时间不是很长,那会还是有禅师的墨迹留世,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些墨迹了。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䟦天童净和尚寿无量墨迹》,这位禅师是南宋宝佑之后,可见那会如净禅师禅师的墨迹还是有留世的。
䟦天童净和尚寿无量墨迹
无量拳头能杀而不能活。天童拳头能活而不能杀。闲云亲中二老之毒。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至今忍痛未已也。虗空霹未尝不殷然天地间。雅维那于展卷处忽然轰入髑髅。政恐不及掩耳。
实际后来发现无文道灿禅师还为如净禅师禅师起棺
南庵主起棺
见了天童便跺跟。佛来有口不能吞。莓苔绿遍门前路。坐看春风四十年。无禅道可论。无佛法可传。拾薪樵子无可寻之迹。衔花飞鸟无可见之缘。折脚铛中烂煑乾坤清气。长柄杓内舀干沧海根源。了生死去来之如幻。观涅槃寂灭之现前。回首鉴湖青山未老。笑携藜杖白首言蔙。这箇又是某人可见之踪迹。设若放阔步于藕丝孔中。入正定于微尘影里。诸人又向什处与此老相见。阎浮树在海南边。
禅师与如净禅师曾有交集,时间在如净禅师住健康府清凉寺。
璨禅客至上堂。金刚宝剑入红炉。煆出杨岐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住建康府清凉寺语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䟦天童净和尚墨迹。诸老䟦后》,这位禅师是南宋淳佑年间人。
䟦天童净和尚墨迹。诸老䟦后
太白死句中有活句。诸老活句中有死句。死活向上有事在。拟议寻思。吴元济不待夜入蔡州城。已被擒捉了也。具透关眼者。切忌扫雪求迹。年月日。
《虚堂和尚语录·行状》可以得知,禅师当时有去过净慈,当时正是如净禅师主持。
道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
这里提到虚堂禅师有见过掩室和尚,而如净禅师在首次入住净慈寺语录中有记录到这位禅师。
谢掩室和尚。上堂。掩室摩竭国。老胡豁开顶门。杜口毗耶城。净名败缺话柄。提上古两端公案。发今朝一段威光。所以宾主历然。江湖有在。还知么。不是诗人不献诗。春风吹作鹧鸪词。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临安府净慈禅寺语录》
这位掩室和尚即掩室善开禅师,松源崇岳禅师的法嗣。如净禅师也曾在松源崇岳处参学。掩室和尚当时在金山,所以再联系到虚堂禅师行状中的“净和尚”应该就是当时的如净禅师。
由是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净问云。尔还知所生父母通身红烂。在荆棘林中么。师云。好事不在匆忙。净随后打一拳。师展两手云。且缓缓。
出自《虚堂和尚语录》
元代
月江正印是元代一位禅师,曾经在元顺帝元统元年入住阿育王寺,而且归在佛祖赞章节中,可见对于禅师的认可。
天童净和尚
两头白牯眉毛竖。三面狸奴鼻孔凹。一只皮靴能剔脱。月明金凤宿龙巢。
出自《月江正印禅师语录·佛祖赞·天童净和尚》
明清以后
如净禅师虽然也曾两次入住净慈寺,但是清代编撰的《净慈寺志》却没有关于如净禅师的记录,同样是清代的《天童寺志》直接把禅师归入到元代。这些都说明元代之后,如净禅师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许当时的资料也是不全。
如净与道元
按道元的记载他是宝庆元年五月一日见的如净禅师,这时如净禅师在天童寺已经半年多了,到宝庆三年如净禅师圆寂,实际上道元禅师跟如净禅师学法也就两年时间。看起来时间不长,但或许在参学的过程中道元禅师其实已有自己的答案,只是需要一个验证而已,刚好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如净禅师。
只管打坐
道元创建日本的曹洞宗,提倡直观打坐,不参话头,但如净禅师语录看不出如净禅师有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反而可以看出当时也是参公案的。
上堂。心念分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箇无字铁扫帚。扫处纷飞多。纷飞多处扫。转扫转多。扫不得处拼命扫。昼夜竖起脊梁。勇猛切莫放倒。忽然扫破太虚空。万别千差尽豁通。
出自《如净和尚语录·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再看元代智彻禅师《禅宗决疑集·禅林静虑门》一节。
此举丛林纲纪坐禅寂静一节。古来佛法兴隆丛林茂盛。天龙协佑施主归崇。受用现成常住丰厚。处处安禅着众。人人慕道精修。或三五百之多僧。或一二千之众士。东西两序执事营为。内外一如铺心若地。箇箇如因识果。人人见道明心。三德六味总无亏。四事七珍皆具足。所以僧堂中学般若菩萨。十指不点水。百事不干怀。粥饭之余专心在道。上根利器者。不离单位坐究一乘。昼夜惺惺端持正观。后来各人有大发明成大法器收因结果。向丛林中为大宗匠。开大炉鞴煆炼学人。做工夫处。先举上床一种。威仪事在精诚。须要跏趺端坐。眼端鼻鼻端脐。牙关紧咬拳头紧捏。待喘息已定。举箇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不用动口动舌。默默参究以悟为期。此是丛林中坐禅仪式样子。众所共知。
打坐时,参赵州狗子佛性无这一公案,是当时禅门普遍的一种方式,所以如净禅师也并没有出其作用。
但是在北宋的《禅苑清规·坐禅仪》中,并没有参公案的方式,所以道元更多的应该是吸收这个比较多一点。
尽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像。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䏶上。左足安右䏶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手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欠。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谓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